1769年,法國人N·J·居紐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由煤氣燃燒產生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
但在后來的一次汽車行進過程中撞到磚墻上,被碰得支離破碎,不過,這也成為歷史上第一起汽車安全事故。
經過無數次的改良與發展,最初的三輪汽車已經進化成四輪甚至是全自動駕駛汽車,但汽車安全卻是個始終無法解決的難題。
9月9日,Strategy Analytics PBCS發布最新研究報告預測,未來,汽車安全領域仍將保持高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超過800億美元。
近幾年,就國內市場而言,以“理小蔚”、比亞迪、百度等在汽車安全領域上的布局動作頻頻,尤其是刮起新能源造車潮后,更多企業意識到汽車安全的重要性。
行業大勢所趨
經歷近兩個世紀的發展,汽車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的大宗商品,其中,誕生了諸如豐田、福特、通用等無數老牌汽車廠商。
作為汽車上的重要一環,汽車安全系統同樣受到重視,目前,汽車安全系統中,主要分為被動安全系統、主動安全系統,以往大眾對汽車安全的認識,多停留在安全氣囊、安全帶等被動系統。
隨著汽車的功能的完善、豐富,對汽車以及司機、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硬性“安全”要求也在不斷提升。
除了安裝在車輛上的被動保護項目外,當前車企紛紛也需要引入“功能安全”,為車輛配置各種主動安全系統,以確保整個車輛硬件和軟件系統出現故障時,盡可能降低其中的風險,將對車輛的損害以及乘客受傷程度降至最低。
在5G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加持下,汽車也由傳統燃油形式向多元化的方向延伸,特別是智能汽車的興起,特斯拉的出現,引發了無數造車新勢力的崛起,理想、小鵬、蔚來成為中國新造車行業的先行者,針對汽車安全的討論更是引發廣泛關注。
目前,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前方碰撞警告、自動緊急制動以及駕駛員嗜睡檢測系統等系統,已經是智能汽車的標配功能,這些功能在燃油汽車上也很常見。在IIHS的一項研究測試顯示,前方碰撞警告、自動緊急制動等主動安全系統能夠有效減少碰撞事故的發生。
為了加強智能汽車的安全管理,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從保障措施、規范軟件在線升級等方面提出了加強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安全等11項具體措施。
目的就是為了堅持在發展智能汽車大方向不變的背景下,對智能汽車安全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豐富、完善汽車安全系統是必然趨勢。
汽車安全系統的不斷完善,一定程度上是一家車企以及研發機構自身技術、實力的體現,但這僅是淺在意義。
透過現象看本質,更深層次的是作用在汽車、駕駛人員以及乘車人員自身,保障乘車人員的安全問題才跟汽車安全系統的根本所在,原則上來講也應該是車企及機構的最終目的。
巨頭卡位“藍海”賽道
了解汽車安全系統是必然趨勢之后,其實也不難理解行業把觸角向主動安全系統這一領域延伸,被動安全系統是汽車緊急狀態下的最后一道防線,無法起到主動干預的措施,但主動安全系統卻是提前預判以及降低傷害的關鍵。
今年初,美國權威雜志《美國消費者報告》公布了目前主流的主動安全系統,主要包括FCW、AEB、LKA、BSW、ACC、ADAS等。
資料來源:《美國消費者報告》
作為實際反饋者,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以及互聯網玩家也將觸角伸向這一領域,也衍生出許多細分的產業。
目前,主流傳統車企中,幾乎都涵蓋了主流的主動安全系統,《美國消費者報告》對近40家品牌主要車型的主動安全系統進行了總結,其中,被稱為“移動堡壘”的沃爾沃所有在售車型中,主動安全系統成為標配,其他車企,諸如本田、豐田等車型也進行配置或選配。
而在造車新勢力、互聯網玩家云集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汽車安全系統也一直是個無法停止討論的話題,國內“造車三傻”小鵬、理想、蔚來已經從ADAS轉向了自動駕駛等更為安全的輔助駕駛系統,百度、小米等也在汽車安全智能駕駛領域有所研究。
Canalys 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 Chris Jones 表示,“鑒于大多數事故源于司機的分心或操作不當,在新車中加入 ADAS 功能將有益于道路安全,減少事故,降低死亡人數。”
圖源:canalys
根據 Canalys預測,規模經濟將降低ADAS傳感器價格,到2025年約有30%的在用汽車能配備ADAS功能,2030年將增加到約為50%,這也是玩家以及新入局者伸出觸角的關鍵所在。
無論是傳統安全領域,還是其他車輛系統域日益增長的功能安全需求,都將轉化為日益增長的半導體機遇,這也將推動半導體市場的發展。
國外像英飛凌、onsemi、NXP、Renesas、等半導體企業已經在相關半導體領域深耕許久,利用現有優勢擴大基礎客戶的影響力;國內,中芯國際、美亞柏科、比亞迪半導體、紫光集團等經營范圍涵蓋相關汽車半導體的企業也在發力。
前不久,比亞迪半導體恢復上市進程審核,其目的也是加大對車規級IGBT領域的研發投入。
目前,半導體行業整體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在2020年至2025年期間,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增長247%,一些頭部半導體公司,諸如Rohm、STMicroelectronics、Texas Instruments等也將利用差異化優勢擴大現有客戶的影響力,開拓新的機遇。
任重而道遠
盡管汽車安全系統以及半導體行業展現出不錯的發展勢頭,國家頻繁推出利好的政策加強車企對汽車安全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安全把控。
但從“吉普自由光”事件至今也才有6年時間,整個行業處在起步階段,特別是智能車聯網、智能化,仍位于發展初期。
對比美國、德國、日本等歐美發達國家及地區,我國汽車安全系統還處在相對初期的階段,即便是近些年國家大力發展汽車智能化以及基礎相關產業,但半導體以及智能化并不是一日能成的。
從傳統車企上便能看出這一點,主流汽車品牌中具備標配或選配的主流主動安全系統,幾乎是本田、豐田、BBA等國外品牌,盡管國內傳統車企已經標配部分安全系統,但許多安全系統都需要選配。
作為汽車主動安全系統的實際落地,ADAS、智能化以及半導體行業也面臨諸多難點。
一方面,面臨數據泄露問題以及數據安全問題。這個主要是針對新能源汽車,作為新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智能化是大勢所趨,但在迅猛發展的同時,智能聯網汽車的數據安全也成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這些數據安全帶來的問題極可能影響車聯網系統甚至是汽車安全的運行狀態。
今年,特斯拉Model S就被黑客遠程入侵,控制了車輛終端系統,通過存在的漏洞打開車門將車開走,此外還能向Model S發送命令,在車輛正常行駛中突然關閉系統引擎,這也極易影響汽車安全。
另一方面,國內半導體行業仍需向上突破。對于智能汽車而言,芯片至關重要,但不能否認的是在半導體行業,許多頭部公司確實是國外企業,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國際上最先進的還是Intel、臺積電及三星,其次是Globalfoundries格芯、聯電等公司。
盡管國內大陸廠商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入圍國際半導體廠商TOP10榜單,但據數據顯示,這兩家的總份額加起來也僅為6.6%,在全球的影響力有限。
此外,行業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來講,也需要依仗相關政策的出臺。在發展智能汽車的同時,安全問題依舊是第一位,智能汽車數據安全是車聯網發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目前,針對智能汽車的有關意見、公告不斷發布實施,年初至今,工信部就發布了多項有關智能汽車的規定,目的就是為了規范化智能汽車系統的市場發展。
汽車安全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行業以及用戶而言,都是一種切實的保障,盡管各大車企已經具備主流的主動安全系統,但仍在不斷努力提升汽車的安全性能。
實際落地的半導體行業,在不斷發力的道路上奔走,作為處在起步階段的領域,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這也是車企以及產業上下游企業必須要完成的使命。
文章來源:新工業洞察。
參與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