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六月,端午節和618一起掀起了一波消費小高潮。

在節日的盛況背后,離不開人工智能產業的扶持。比如,AI客服將海量業務與咨詢問題進行匹配,并自動回復;AI智能測溫儀,探測精度高、范圍廣,能夠減少人工遺漏,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可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已經逐步走向成熟,整個技術領域發展前景廣闊。艾媒咨詢預測,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收入規模或將達到12140億美元。

當人工智能成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引擎”后,關于底層算法創新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想要解決這個問題,AI大賽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解題思路。

大賽將來自產學研各界相關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新一輪AI與大數據人才的激烈角逐。那么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AI大賽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響鈴借著最近風頭正盛的“華為云杯”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來嘗試回答這個關鍵問題。

角色一:“斗獸場”,一場技術流派的“巔峰對決”

很多時候,大家都把比賽說成競技場,而在響鈴看來,國內一些頂尖的AI大賽可以說是“斗獸場”了。在這里,開發者們就像古羅馬戰士,以技術與應用為矛,展開一場場“巔峰對決”,這個過程中,賽事主辦方可以提供各種后方支援,幫助開發者實現三個層面的能力提升:

讓武器更鋒利:

開發者能獲得寶貴的機會,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強大對手較量,并在交鋒中讓彼此的“武器”變得更加“鋒利”。

“強者”之間總是惺惺相惜的,通過大賽,往往能夠搭建出一個技術交流、人才培養、機遇共創的開發者平臺,匯聚各類技術人才,迸發創新思想。

比如在第一屆“華為云杯”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中,我們能看到一些十分前沿的AI場景創新,例如研發腦起搏器的蘇州景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就借助華為云AI輔助測評系統,成功實現了起搏器的遠程調試功能,讓診斷過程不再依賴醫生的主觀判斷,診斷時間也由40分鐘縮短至1分鐘。這項全球首創的成果不僅令企業跑出創新“加速度”,也給該領域的技術發展以示范和借鑒。

讓“技巧”更豐盈:

權威專家助陣評審,既給予開發者含金量極高的指導,也使得AI大賽的可看性更強。

由于AI大賽對技術的要求較高,所以評委、嘉賓們往往也是“重量級”的,比如布道師、專家甚至是院士等行業“大牛”。

在本屆“華為云杯”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中,就邀請了華為行業專家、投融資嘉賓、科研院所等作為評審嘉賓。其中創客賽道的賽題更是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有著深度合作。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創新藥物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不僅可以為參賽選手提供專業點評與指導,而且其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方面的成就,也能助力創客賽道的參賽選手開展創新藥物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發展藥物研究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

讓競逐的“基礎動能”更充足:

某些AI賽事還為開發者們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支持。

以“華為云杯”2021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為例,大賽組委會為參賽選手提供一定量的華為云EI資源券,以支撐大賽期間的資源費用。除此之外,主辦方還將提供ModelArts開發平臺用以完成模型的訓練、部署并測試以及模型的提交。

由于ModelArts無需任何AI技術和代碼開發功能,自動生成AI模型滿足業務需求的特點,對于開發者而言極為友好,這也是其被國際權威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評為機器學習公有云服務中國市場份額第一位的重要原因。

再者,從競賽公平性上來看,在ModelArts 3.0下,用戶可以各自利用本地數據訓練,不交換數據本身,只用加密方式交換更新的模型參數,實現云邊協同訓練。即保障競賽優勝模型質量的同時,還兼顧模型效率和數據安全,維護競賽公平性并推動競賽成果落地轉化。

若將“華為云杯”2021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當作一場“斗獸表演”,它無疑具備了令人血脈噴張的全部要素:勢均力敵的精英勇士讓結果充滿未知的魅力;外圍點評助威的參謀讓賽事更專業、更有看點;承辦方提供的“道具”和設定的“賽制”則令精彩加倍。

角色二:“聚寶盆”,聚及前沿認知的思想“馬拉松”

如果說技術的交鋒令參賽者熱血沸騰,那么思想的碰撞無疑是令開發者靈感迸發的重要契機。由此,在響鈴看來,這些行業內頂尖的AI賽事同樣稱得上是一個“聚寶盆”。

前文中提及的參賽者、評委除了能給予技術上的扶持外,在思想“馬拉松”的征程中,他們也是必不可少的“能量棒”,為開發者的創新之路添磚加瓦。

但AI大賽的魅力并不僅限于此。

一方面,與參賽者交流較深的除了競爭對手和評委以外,有的主辦方亦能拓展開發者人工智能創新思路、賦予項目直接落地的機會,甚至還能牽引優質企業、開發者進入園區,提供寶貴的創新引導。

“華為云杯”2021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是由華為(蘇州)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辦,這對于投身AI的開發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華為云已經入選了「AI中國」最強技術實力企業TOP10和最強人工智能公司TOP30兩大榜單,展現了華為云AI具有強大的技術實力。與此同時,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實力也不可小覷。

據悉,2020年該園區人工智能產值達462億元,帶動相關產業估值超千億元。未來,蘇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還將繼續以蘇州工業園區為核心先導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

它們在研發人員、論文發布、專利儲備上擁有強大的儲備,并在相應人工智能技術細分領域中處于頂尖水平,同時還具備成熟的商業模式。借此AI大賽,參賽者不僅與之接觸、學習,研發成果還可以獲得針對性的指導,可謂是一舉兩得。

另一方面,AI大賽自然有其聚焦的領域,對這些領域感興趣或正在研究的隊伍投身其中,既有助于開發者能高效率的實現創新創意突破,還可以讓參賽者有機會接觸“滾燙”的前沿認知,獲得“寶貴”的實踐機遇。

經歷了十年的高速增長期,AI技術已經滲透到行業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醫療在內的多個領域也將乘著數字產業化的東風,在下一個階段迎來長足的發展。

“華為云杯”2021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分為創客賽道和企業賽道,其中企業賽道聚焦于“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和“智慧制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的重點攻關場景,開發者參與其中,可以更加了解現階段智慧化轉型的重要著眼點,并輸出成功經驗與產品。

創客賽道的賽題則聚焦生物醫藥研發的前沿領域,面向虛擬篩選場景,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生物醫藥行業融合。

正常來說,藥物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人員,花費十到十五年的時間,以及數十億美元的研發經費。

不過,隨著更多像“華為云杯”2021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的出現,它們一方面能促使藥物研發領域的技術變革;另一方面,AI技術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藥物研發領域產生的海量數據,IT和BT的融合可能成為新藥研發新的范式。

站在長期收益層面來看,創客賽道中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若是原本的研究課題與之相關,這也是個很好的機會去延伸課題價值,并擴大其在生物醫藥界的影響力。

這樣來看,AI大賽不僅擁有“斗獸場”那般令人熱血沸騰的魅力,同時還具備著“聚寶盆”的吸引力。通過匯聚行業內頂尖的人才、綜合實力強勁的主辦方、人工智能的典型場景,凝結成一場場精彩絕倫、后勁十足的AI賽事。

角色三:“擺渡人”,讓創意在大賽里“落地生根”

其實,不僅是在人工智能產業,像設計類、文字類的工作中,創意都像是精心孕育的“胚胎”,我們所渴求企盼的無非是這個“胚胎”何時能以“孩童”的形式呱呱墜地。這就需要找到落地的場景依托點,而某些具備行業內頂尖水準的AI大賽在契機之下剛好充當了開發者創意落地的“擺渡人”。

其一,這些AI大賽提供的技術支持,有助于開發者構建模型與部署,是開發者探索AI算法、提升技術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機會。

前文提到的ModelArts 3.0就是典型的以面向AI行業落地著稱的AI開發平臺。其中EI骨干模型,是小樣本數據訓練高精度模型,能夠提供AI開發的新范式;聯邦學習,能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不出戶的行業自由聯合建模;模型智能評估診斷,能使開發者可以直觀了解模型各方面性能,針對性調優或者部署;高性能的AI計算支持彈性訓練,可以根據模型訓練速度的需求自適應實現資源的最佳分配。

以醫療領域為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華為云推出AI+CT醫學影像分析服務,在AI-CT輔助篩查中實現了自動智能檢測,而且已經在各大醫院成功部署,這項服務部分便是依托于ModelArts一站式AI開發與管理平臺。

現在位于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的微清醫療器械也曾受惠于AI大賽創新成果,該公司通過引進與華為合作的AI輔助眼底診斷系統來進行青光眼的智能診斷,目前,蘇州已有近10家醫院使用上了這種技術。

其二,參賽者在大賽中獲得的物質及資源幫扶,也能助力創意落地。

凡是競技賽事,總是會有獎品,在種類繁多、眼花繚亂的獎品中,獎金是最常見的品類之一。在人工智能這個燒錢的行業,比賽獲得的獎金不僅有助于使目前的“靈光”落地,也能成為下一個靈感的啟動資金。

在獎金以外,一些AI大賽也會別出新意的另設獎項。以“華為云杯”2021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企業賽道一等獎為例,“智能+醫藥”、“智能+制造”、“智能+城市”三個場景分別決出一個第一名,它們將獲得價值100萬元華為人工智能云資源、華為專家資源支持、園區具有競爭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優先2022年重大聯合創新。

這本質上代表著,大賽的優勝隊伍有可能依托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發實力,同時結合企業自身在行業內的經驗積累,與華為以及主辦方共同孵化、研發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并使之有效落地。

基于上述這些誘人的條件,“華為云杯”2021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在報名階段就盛況空前。本著對開發者負責的本心,“華為云杯”2021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大賽勢必將扮演好“擺渡人”的角色,不僅承擔著將“理想”渡成“現實”的責任,還要起到引領未來發展方向的作用。

結語:

總而言之,處于關鍵爬坡階段的人工智能,無疑是下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而縱觀技術成熟曲線,這個階段的AI技術還需不斷攻關,產業還需要匯聚更多的人才,并且技術也需要與產業、實際應用更深入的結合,不斷產生實踐價值。

在人工智能快速滲透到全行業、全場景的過程中,AI大賽成為了一個重要窗口,從“華為云杯”這個典型案例來看,AI大賽被稱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推進劑”和“技術與場景融合的橋梁”絕對名副其實,它推動著技術更快速地迭代,也推動著更多優質項目實踐落地,更推動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出現。

未來,如果業界期望以AI賽事去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技術發展以及跨界應用與融合,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躍遷,或許還需要更多像“華為云杯”一樣的大賽。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志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